新闻 行业聚焦

中俄元首会晤引世界瞩目,此前两国线缆领域合作充满“大手笔”

当地时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中俄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具有战略性、可靠性、稳定性。双方要加强统筹协调,扩大能源、资源、机电产品等传统贸易,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


根据声明,双方将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双方企业推进油气、煤炭、电力、核能等能源合作项目;将共同维护包括关键跨境基础设施在内的国际能源安全,维护能源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双方反对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军事化,反对限制正常信息通信和技术发展与合作,支持在确保各国互联网治理主权和安全的前提下打造多边公平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640.jpg


事实上,从上世纪末开始,中俄已在通信、电力等多领域展开广泛的合作,大国工程四面开花,为加深两国的战略互信和深化互利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搭上欧亚大干线快车,中俄首条国际陆地光缆建成


上世纪 90 年代初,俄罗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横跨欧亚大陆的光缆线路,这条线路以俄远东城市纳霍德卡为起点,连到莫斯科,最终到达意大利海港城市巴勒。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俄国人用一条线将哈尔滨连到了这条欧亚大干线上。

这条线启发了黑龙江邮电人。东北亚是全世界最富发展潜力的地区,中国提出要建立东北亚经济大通道,而黑龙江恰好在东北亚中心地位,建设连接俄远东国际通信干线的条件得天独厚,可以便利地通过即将建成的中日海底光缆,形成中国北方地区连接日本、韩国及北美的信息大通道。

从1994年9月22日开始,经过多次谈判,直至1996 年1月25日,中国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郝为民、俄罗斯电信总局副局长罗·鲍·克列宁最终一起签下“抚远至哈巴罗夫斯克国际光缆线路系统建设协议”。

1997年1月28日,中俄国际光缆干线开通仪式同时在哈尔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中俄国际光缆开通以后,使黑龙江邮电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长途电路一举增加7680路,改变了原有点对点、小容量通信的状况。还开出了北京-莫斯科,北京-哈巴罗夫斯克,哈尔滨-哈巴罗夫斯克等方向光缆路由,使中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欧洲、美日之间的传输里程缩短、时延降低、效率提高。

而由于黑龙江地处边疆,省会城市偏南,干线路由很短,建设成本很高。中俄国际光缆建成后,升级为国家级干线,对于改变黑龙江在全国电信网中的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共建4条跨境输电线路,中俄累计交易电量超300亿千瓦时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近年来,随着中俄能源合作水平不断提高。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对俄开放和能源合作前沿省份,在承接俄罗斯电力输入上具有天然地缘优势。


1992年7月1日,国网黑龙江电力110kV布黑线(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变电站-中国黑河变电站)正式投运送电,成为中俄两国共同建设的第一条跨国输电线路,开创了中俄两国电力合作的先河。


继110kV布黑线,中俄又相继建设了220kV布爱甲、乙线(布拉戈维申斯克变-220kV爱辉变)和500kV阿黑线(500kV阿穆尔变-500kV黑河换流站),共四条跨国输电线路。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各州区有超1000km的水陆边界,是对俄开放和经贸合作的前沿。2012年2月,国家电网与俄罗斯东方能源股份公司签署25年购电协议,规定到2037年俄罗斯向中国供应1000亿千瓦时电量。


电力“大贸易”的背后,是电力“大工程”。2012年4月1日,中俄直流联网500kV输变电工程(俄罗斯阿穆尔变-中国黑河换流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规划建设的从境外购电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输变电工程,也是黑龙江省黑河、大兴安岭地区目前唯一的500kV电源点,承担着稳定两地电压、为区域负荷供电的重任。

这项主设备国产化率达100%的输变电工程成为全球能源互联北拓的基础,有利于深化中俄基础设施和口岸通道的互联互通,推动国产电力设备走出国门。

随着中俄合作不断升级,两国电力合作范围和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国家电网与俄罗斯电网公司签署双方设立合资公司开展电网业务的协议,合作范围从电能交易扩展到输配电网投资等业务。


此前数据显示,自1992年中俄开展电力合作以来,中国累计对俄罗斯购电超过300亿千瓦时,减少境内煤耗超1000万吨;2022年10月份黑龙江对俄购电量达5.18亿千瓦时,更是创下中俄电力合作以来单月交易电量最高纪录。


这些年,中俄共同构建起了“一直流、三交流”的跨境输电新格局,这4条跨国线路源源不断地将俄罗斯电力资源输入中国,不仅提高了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利用率,也支持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北电南送”工程的实施。

“一带一路”带来新动能,中俄携手打造电力合作新标杆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能源企业积极“走出去”,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等国际能源市场的开拓力度。


2017年6月20日,中国华电香港有限公司和俄罗斯第二地区电力股份公司合资筹建的华电捷宁斯卡娅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电站项目投产仪式在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市举行。该项目总装机容量450兆瓦,工程总投资约5.7亿美元,设计年发电量30.2亿千瓦时,年供热量81.4万吉卡,这是目前中国在俄最大电力能源类投资项目。

2021年7月30日,中国能建国际公司和华北院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了俄罗斯莫尔多瓦共和国860兆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项目EPC合同,合同金额约6.6亿美元,这是目前中国在俄单机容量最大的火电项目。

2021年11月29日,“帕兰道夫斯基”号货轮在经历了90天、13000余海里的远洋航行后,抵达辽宁葫芦岛港并顺利通关。476吨的核电设备从货轮卸下,运往徐大堡核电站的施工现场,彼时,中俄合作在建的徐大堡、田湾两个核电项目进入建筑安装施工高峰期。

2021年5月19日,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和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这是目前中俄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三年前,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将其列为双方核能领域一揽子合作协议中的重要项目。

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两国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核能则是战略性优先合作方向。

从1999年10月20日田湾核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开始,二十余年间,田湾核电站一系列工程见证了中俄核能技术合作的深化和发展。从1、2号机组的VVER-1000型压水堆到7、8号机组的第三代核电VVER-1200堆型,田湾核电站的技术参数始终紧跟国际核电技术主流应用,为全球核电技术的发展贡献了田湾案例。


国际通信光缆合作、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今,中俄两国合作共赢的脚步越快,谱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赞歌。


数据显示,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